活動類別:第二屆歷史地理信息系統(tǒng)(HGIS)學術沙龍
活動時間:08:30
活動日期:2016-4-9
主辦單位:西北歷史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院
活動日程安排:
4月9日(周六)上午
|
時間
| 內(nèi)容
| 地點
|
8:30-8:45
| 開幕式
主持人:張 萍(陜西師范大學西北研究院教授)
致 辭:吳松弟(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 崇鋈樓
二層
聞道堂
|
學術沙龍
(每人報告在15分鐘以內(nèi),每場討論10-15分鐘)
|
第一場報告
8:45-10:20
|
主持人:劉 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江 南、劉龍雨、史先瑞(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百年”歷史地理信息系統(tǒng)設計
2.趙耀龍(華南師范大學):
歷史地理空間框架
3.孟 斌(北京聯(lián)合大學):
歷史地圖故事——基于WEBGIS的一個多時項的歷史地圖展示、比較系統(tǒng)
4.吳旗韜(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海上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tǒng)
5.崔建新(陜西師范大學):
跨越自然與人文:GIS應用個案分析
| 崇鋈樓
二層
聞道堂
|
10:20-10:40
| 合影
| 崇鋈樓前
|
休息
| 大廳
|
第二場報告
10:40-12:00
| 主持人:崔建新(陜西師范大學)
1.陳 剛(南京大學):
六朝建康城市考古遺址空間分布與信息化研究
2.傅崢嶸(浙江文物保護研究所):
GIS在不可移動文物管理上的應用探索
3. 劉 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地理信息系統(tǒng)支持下的西安市第一次文物普查研究
4.張學寶 (西安云圖公司):
GIS技術在西安文物考古領域的應用
| 崇鋈樓
二層
聞道堂
|
4月9日(周六)下午
(每人報告15分鐘,每場討論15分鐘)
|
第三場報告
14:30-16:15
|
主持人:陳 剛 (南京大學)
1.王 永(中國傳媒大學):
論中國古代戲曲活動編年系數(shù)據(jù)庫的創(chuàng)建
2.李 哲、寶音特古斯(內(nèi)蒙古大學):
清代蒙古高原歷史地理信息數(shù)據(jù)庫建設概要
3.徐建平(復旦大學):
《中國行政區(qū)劃基礎數(shù)據(jù)平臺1912-2013》的設想
4.李 鋼、孔冬艷(西北大學):
GIS在中國歷史蝗災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5.蘇惠敏、蘇 煜(陜西師范大學):
明清以來寧夏伊斯蘭教傳播與地域格局
6.小林雄河(陜西師范大學):
東北亞歷史臺風路徑重建與動態(tài)演示方法
| 崇鋈樓
二層
聞道堂
|
16:15-16:30
| 休息
| 大廳
|
第四場報告
16:30-18:15
| 主持人:蘇惠敏(陜西師范大學)
1.何 捷(天津大學):
GIS支持下的景觀史與城市史研究回顧——從個體人的視角出發(fā)
2.金曉斌(南京大學):
近200年中國典型歷史文化名城建成區(qū)變化過程與特征分析
3.周 亞(山西大學):
基于GIS的晚清解州土地利用研究
4.李鵬翔、韓 香(陜西師范大學):
漢代西北及中亞的聚落、民族空間定位
5.徐雪強(陜西師范大學):
絲綢之路交通地理信息可視化方法——以唐代驛道為例
6.樂 玲、程 軍、劉 露(陜西師范大學):
宋元明絲綢之路交通路線變遷
| 崇鋈樓
二層
聞道堂
|
4月10日(周日)上午
|
第五場報告
8:30-10:15
| 主持人:吳旗韜(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1. 畢聰(超圖公司):
甘肅省不可移動文物管理信息系統(tǒng)
2.王 哲(南開大學):
近代中國糧食的價格空間分布及貿(mào)易網(wǎng)絡重建
3.王 晗(蘇州大學):
歷史地理學研究中GIS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及其數(shù)據(jù)標準問題
4.董 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
時空觀——學術研究的基礎
5.黎 陽(北京浩海縱橫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用GIS手段再現(xiàn)《五藏山經(jīng)》山川道里圖
| 崇鋈樓
二層
聞道堂
|
10:15-10:30
| 休息
| 聞道堂
外大廳
|
10:30-11:50
| 圓桌討論
引言人:
張曉虹(復旦大學) 江 南(南京師范大學)
趙耀龍(華南師范大學) 孟 斌(北京聯(lián)合大學)
陳 剛(南京大學) 韓 香(陜西師范大學)
張 萍(陜西師范大學)
| 崇鋈樓
二層
聞道堂
|
11:50-12:00
| 閉幕式總結(jié):張萍(陜西師范大學西北研究院教授)
| 崇鋈樓
二層
聞道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