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日期:2018年4月27日
報告時間:10:00
報告題目:恒元物理學講座(第112期):電子碰撞譜學的新機遇與新進展
報 告 人:陳向軍 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報告地點:長安校區(qū) 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六層學術報告廳(致知樓3623)
主辦單位: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報告摘要:
2014年是Franck-Hertz實驗100周年,從100年前的這個著名實驗開始,電子束就成為研究物質(zhì)結構與動力學的重要探針。傳統(tǒng)的電子碰撞譜學局限于獲得能量(動量)信息,隨著實驗技術的發(fā)展,在需要時間分辨的動力學研究以及需要空間分辨的表面研究方面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本報告將介紹結合STM和電子能譜技術的掃描探針電子能譜學以及利用pump-probe技術的時間分辨電子動量譜學的一些最新進展。
報告人簡介:
陳向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合肥微尺度物質(zhì)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物理學院副院長;校物理與天文學位分委員會委員,全國原子分子物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1984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95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yè)博士學位,并獲得郭沫若獎學金。2004年首批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擔任多個國際會議的國際咨詢(科學)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碰撞譜學和掃描探針電子能譜學,一直從事電子與氣相原子分子碰撞的結構與動力學、高分辨分子軌道成像、固體表面掃描探針電子能譜學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在Nature Physics、Phys. Rev. Lett.、Phys. Rev. A、J. Chem. Phys.、Rev. Sci. Instrum.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40余篇。主持承擔了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課題、國家基金儀器專項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